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星空中的第五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68.我又被带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同样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宇宙。这次旅行经历了持续将近12小时不间断的状态变化。陪同我的是许多来自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我一路上便与他们交谈。我时而斜向上走,时而斜向下走,但始终朝右;在来世,右朝向南方。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见灵人,在一个地方与他们交谈过。我在路上或旅程中能领略到主的天堂何等浩瀚,这天堂是为了天使和灵人。无人居住的地区也使我断定,它如此浩瀚,以致即便有成千上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都有和我们地球上一样多的人,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住到永远,并且这空间永远填不满。我通过将它与围绕我们地球并专为它设计的天堂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之下,这个天堂的面积如此之小,以致它还不到无人居住的空间的一亿分之一。
9568.“从一块纯金所造的一个实心块”表完美无瑕,因为它全由相同的良善构成。这从“一个实心块”的含义清楚可知。“一个实心块”是指完全或每一个方面,也就是说,它完全由“金”所表示的良善构成(参看9550节),因而是完美无瑕的;因为完全由良善构成之物是完美无瑕的。当良善是全部中的全部,不仅是“枝子”所表示的真理中的全部,还是“石榴和花”所表示的记忆知识中的全部时,就会到用“完全由良善构成”,因而“完美无瑕”这些话。不过,必须阐明此处的情形是怎么回事。良善是真理的源头,源于良善的真理是记忆知识的源头。因此,一个源于另一个,并从另一个产生。然而,良善是它的产生物和衍生物中的一切事物,因为这些源于良善。此处的情形类似目的、原因和结果。
目的是原因的一切,原因是结果的一切。由此可推知,目的是结果的一切,以至于如果目的或最终结果被拿走,它的有效原因就无法存在,结果也无法存在。属天层、属灵层和属世层以同样的方式彼此跟随。一切属灵事物皆源于属天事物,一切属世事物皆源于一切属事物,也就是通过属灵事物而源于属天事物。对人来说,属于爱之良善的一切都被称为属天的;属于源于那良善的信之真理的一切都被称为属灵的;属于记忆知识的一切都称为属世的。记忆知识之所以是属世的,是因为这种知识就是出现在世界之光中的真理;而信之真理只要形成一个人自己的信仰的一部分,就是出现在天堂之光中的真理。
由此可见一个事物如何从另一个事物产生并衍生出来,首先者是产生物和衍生物中的一切,并且如此彻底,以致如果拿走首先者,从它那里衍伸出来的事物就都不复存在。凡有一点洞察力的人都能知道,神性是一切事物的首先者;因此,神性是事物整个秩序的全部中的全部,因而是构成天堂并构成与人同在的天堂生命的良善和真理的一切事物中的全部。因此,来自神性的良善存在于信的一切真理中;如果良善不是它们里面的全部,并且主的神性不是这良善里面的全部,那么一个人就不会有任何天堂之物在自己里面,因而也没有任何教会之物。
但当一个人出于爱而意愿,出于来自那爱的信而相信: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因而爱的一切和信的一切皆来源于信,无一来源于他自己;以及他所拥有的信之真理的量取决于他从主所接受的良善的量时,主的神性就在与他同在的良善的一切事物里面,并由此而在与他同在的真理的一切事物里面。因为如前所述,良善是信的全部中的全部,没有良善的真理就是没有生命的真理。由此可见当如何理解“从一块纯金所造的一个实心块”所表示这一描述:“完美无瑕,因为它全由相同的良善构成”。
10645.“不可向别神下拜”表要出于信和爱唯独敬拜主。这从“下拜”的含义清楚可知,“下拜”是指崇拜和敬拜。之所以要唯独敬拜主,而不是别人,是因为在圣言中,“耶和华”和“神”用来表示主(参看9315, 9373节提到的地方);还因为主是天地之神,并且是独一的神(9194节)。之所以说要以“信和爱”来敬拜主,是因为对主的敬拜要么源于信,要么源于爱。源于信的敬拜被称为符合真理的敬拜,因为真理属于信;源于爱的敬拜被称为源于良善的敬拜,因为良善属于爱。在主的属灵国度的人以信敬拜主,而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以爱敬拜主。
不过,必须在此说一说以信和爱敬拜主是什么样。许多人以为,当他们相信教会的教义事物时,就是以信敬拜主;当他们爱主时,就是以爱敬拜祂。然而,对主的敬拜不仅仅在于信,也不仅仅在于爱;相反,它在于按照祂的诫命生活;因为如此行的人,也唯独他们才是那信主爱主的人。其他人都说,他们信主,但其实并不信祂;他们也可能说他们爱主,但其实并不爱祂。唯有那些照主的诫命生活的人信主爱主,原因在于,主不在有对真理的理解,却没有对真理的意愿的地方,只在有对真理的理解,加上对真理的意愿的地方。事实上,在一个人意愿真理,并出于意愿实行真理之前,真理不会进入他,并变成他的,因为意愿才是这个人。此外,主也与一个人同在于他那源于良善的真理中;源于良善的真理就是一个人意愿,并由此而实行的真理,而不是他理解,却没有意愿它们而实行的真理。事实上,没有意愿而实行是虚伪的,因为它们是行在世人面前,而不是行在主面前。
此外,主不与空有一外壳的人同住,也就是说,不与一个不知道并实行祂的真理之人同住。主与人同在于源于良善的真理,也就是此人所意愿并实行的真理中;因为源于良善的真理构成与人同在的教会,并构成与他同在的天堂;简言之,它们使主自己住在他里面。
人们若权衡一下这个问题,仅凭理性就能发觉事实就是这样;他们能看出,一个人的理解力是通过真理形成的,他的整个意愿是通过良善形成的。因为宇宙万物都与真理和良善有关;人的理解力被造是为了接受真理,人的意愿被造是为了接受良善。一个人所相信的真理被称为“信之真理”,以快乐充满一个人的良善被称为“爱之良善”。由此可见,形成理解力的信之真理是什么样,以及形成意愿的爱之良善是什么样,就决定了一个人是什么样;因为人之为人,凭的是他的理解力和意愿。因此,如果神的真理形成他的理解力,并构成他的信,成为其爱的组成部分的良善形成他的意愿,那么可推知,此时天堂便存在于这个人里面,主与此人同住,如同住在祂的天堂里。因为构成理解力的神性真理和构成意愿的神性良善来自主,或说属于主;属于主的事物就是主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信主就是以信之真理充满一个人的理解力;爱主就是以爱之良善充满一个人的意愿;这些事只能通过从主学习真理,意愿并实行它们而实现。无论你说意愿并实行,还是说热爱,意愿都一样;因为一个人会去意愿他所爱的,去热爱他实际所意愿的。
由此可见,什么叫以信和爱敬拜主。其性质就是如所描述的那样,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主意愿或渴望拯救所有人。祂意愿或渴望拯救一个人就是祂意愿或渴望把他引向祂自己,引向天堂。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主在他里面;而主根本不可能在他里面,除非是在诸如住在他里面的来自祂自己的那类事物里面。这些事物就是源于良善的真理,因而是此人以信和爱所遵行的祂的诫命;因为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存在于一个人里面,或能存在于他里面来接受主与天堂。天堂本身也不是由任何其它东西构成的。
信主爱主就在于遵行祂的诫命,主在约翰福音中也教导了这一点: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有了我的命令又遵行的,这人就是爱我的。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在他那里作我们的家。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14:15, 21, 23-24)
别处:
你们要住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守我的诫命,就住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你们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翰福音15:9, 10, 14)
关于仁与信的教义就教导了所要遵守,并必须照之生活的诫命。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